中医药网|中华中医药网|中医理论|中医药常识 经络位置图内容页

涌泉穴的准确位置图图解

2024-05-09 09:43:12 经络位置图

涌泉穴

开窍醒神,滋阴降火,通经活络(根据穴性,本穴主要用于西医学中的昏迷、休克、癫痫的急救,也可用于咽干咽痛、头顶痛等病的治疗)。

涌泉穴

涌泉穴的准确位置图

涌泉穴功效与作用

涌泉归属足少阴肾经,是本经脉气所出之井穴,在五行中属木,具有滋阴降火、清利泄热、祛风解痉、开窍醒神、通经活络的作用,是治疗咽喉、口舌疾病之常用穴,并是神志疾病之急救要穴。

涌泉首见于《灵枢•本输》。本穴为足少阴之井穴,属肾水,穴位于足底,足少阴脉气从足底而出,如泉水涌出,故名“涌泉”,别名“地冲”“蹶心”。

《寿视养老新书》中指出:“旦夕之间擦浦泉,使脚力强健,无痿弱酸痛之疾矣。”经常按摩还能够提高身体的抵抗力。苏东坡曾经讲过一个故事:扬州一名武官在广州、广西地区做了十多年的官,从来没有染上过疟疾,始终面色红润、健步如 飞,从不吃药。问他有何方法,他说每天天不亮就起床,然后坐着,两足相对,按摩足底直到出汗。

(1)涌泉具有开窍醒神的作用,临床用于急救。本穴为足少阴肾经之井穴,“病在脏者取之于井”。井穴具有急救的作用,尤其本穴相急救方面更柯独特的功效,是“冋阳九针穴”之一。针刺涌泉穴具有开窍醒神、滋阴潜阳、引火下行的功效,从而使阴阳之气互相接续,神志恢复正常。常用于昏迷、休克、癫狂等急性病症,常配用水沟、内关、十宣运用。

(2)涌泉是治疗高血压的有效穴。本穴为足少阴之井穴,针刺涌泉可调整肾经经气,平衡阴阳,以滋肾阴而平肝阳,引火下行以潜阳。对于肝阳偏亢、风阳升动所致的高血压疗效最佳,临床多配百会、太冲、行间、曲池合用。

(3)涌泉是治疗五官疾病常用穴。“足少阴之脉……循喉咙,夹舌本”“足少阴之正……直者,系舌本,复出于项,合于太阳”。由此可见,足少阴肾经与丙、咽喉有密切的联系,故常用于治疗咽喉肿痛、舌干干、失音等疾病。《备急千金要方》言:“涌泉、然谷,主喉痹,哽咽寒热,五指尽痛不能践地”。

(4)涌泉是治疗颠顶痛的要穴。本穴处于足底,颠顶为人身最高处,根据“上有病下取之,头有病脚上针”的对应取穴理论而用。又因本穴其性降泻,所以对气逆上冲所致的颠顶痛则有甚效。《肘后歌》载曰:“顶心头痛眼不开,涌泉下针定安泰。”

(5)涌泉其他治疗作用。本穴还能治疗其他多种疾病,如小便不利、便秘、不射精症、足心热而痛、顽固性呃逆、顽固性三叉神经痛、乳汁不通、婴儿不啼、小儿惊风、失眠等相关病症,若能正确施治,多能使诸多顽疾迎刃而解。

早在《史记•扁鹊仓公列传》就有用涌泉治疗热厥案记载,其医案记述:济北王阿母自言足热而闷,臣意告曰:“热厥也。”则刺其足心各三所,案之无出血,病旋已。病得之饮酒大醉。这是因为涌泉为肾经之并穴。井穴善泻本经之热,正如《百症赋》中所言“热厥涌泉清”。故针刺涌泉以调和阴阳,引火下行,清热开窍。

涌泉穴主治

小便不利  气喘  头痛  头晕  目眩  中暑

(1)急救:昏厥,中暑,癫狂痫

(2)五官疾病:咽喉肿痛,舌强不语,喉痹。

(3)头部疾病:头晕,失眠,颠顶痛。

(4)其他:如小便不利,便秘,不射精症,三叉神经痛,足心热,乳汁不通,呃逆,婴儿不啼等。

涌泉穴的准确位置

属足肾经经脉的穴道。在足底前部的凹陷处,第二、第三趾的趾缝纹头端和足跟连线的前1/3处。

直刺0.5~1寸,多施以泻法。可灸。

涌泉穴位置取穴

正坐,翘一足于另一膝上,足掌朝上, 用另一手轻握,四指置于足背,弯曲大拇指按压处即是。

涌泉穴按摩方法及功用

用一侧的手轻握住另一侧的脚,四指放在脚背,用大拇指的指腹从下往上推按 穴位,有痛感。左右脚心每日早晚各推 按1〜3分钟。

治疗功用:滋阴益肾,平肝熄风。

涌泉穴配伍及功效作用

阳痿丨配伍穴位:涌泉穴、归来穴

疾病概述:阳痿是指在有性欲要求时,阴茎不能勃起或勃起不坚,或者虽然有勃起且有一定程度的硬度,但不能保持性交的足够时间,因而妨碍性交或不能完成性交。

按摩顺序与技法:以左手按摩右足心涌泉穴100次,以右手按摩左足心涌泉穴100次,然后 按摩归来穴3分钟,若每晚热水足浴后按摩疗效更为理想。

其他病症配伍穴位

精神分裂症丨配伍穴位:后溪穴、太冲穴、涌泉穴、头维穴

咳嗽丨配伍穴位:中府穴、大杼穴、劳宫穴、涌泉穴、肾俞穴

(1)涌泉配水沟、内关用于急救的治疗。

(2)涌泉配百会、行间、太冲、风池用于肝阳上亢型高血压。

(3)涌泉配然谷治疗咽喉干痒肿痛。

(4)涌泉配太冲治疗颠顶痛。

(5)涌泉配少府、照海、申脉治疗足心热。

(6)涌泉配通里、哑门治疗失语。

(7)涌泉配其他保健穴有补肾强身的功效。

(8)涌泉配四神聪、神门治疗头晕,失眠。

(9)涌泉配少商、合谷治疗咽喉肿痛。

(10)涌泉配水沟、百会治疗昏厥、癫痫、休克。

(11)涌泉配少泽治疗乳汁不足。

涌泉穴禁忌

涌泉针刺较痛,针刺时速度宜快。当斜刺时要防止刺伤足底动脉。

涌泉穴古籍摘要

(1)《灵枢•热病第二十三》:热病挟脐急痛,胸胁满,取之涌泉与阴陵泉,取以第四针,针嗌里。

(2)《素问•缪刺论第六十三》:邪客于足少阴之络,令人嗌痛,不可饮食,无故善怒,气上走贲上,刺足下中央(即涌泉穴)之脉各三痏,凡六刺,立已,左刺右,右刺左。

(3)《肘后歌》:顶心头痛眼不开,油泉下针定安泰;伤寒痞气结胸中,两目昏黄汗不通,涌泉妙穴三分许,速使周身汗自通。

(4)《通玄指要赋》:胸结身黄,取涌泉而即可。

(5)《百症赋》:行间、涌泉,主消渴之肾竭;厥寒厥热涌泉清。

(6)《灵光赋》:足掌下去寻涌泉,此法千金莫妄传,此穴多治妇人疾,男蛊女孕两病痊。

(7)《医宗金鉴》:涌泉主刺足心热,兼刺奔豚疝气疼,血淋气痛疼难忍,金针泻动自安宁。

(8)《杂病穴法歌》:劳宫能治五般痫,更刺涌泉疾如挑;小儿惊风少商穴,人中、涌泉泻莫深。

(9)《席弘赋》:鸠尾能治五般痫,若下涌泉人不死;小肠气撮痛连脐,速泻阴交莫在迟,良久涌泉针取气,此中玄妙少人知。

(10)《针灸资生经》:涌泉治心痛不嗜食,妇人无子,男子如蛊,女子如阻,五指尽痛,足不得履地;涌泉、太冲主胫酸;涌泉、神堂治胸腹满。

(11)《医学入门•治病要穴》:涌泉,主足心热,疝气,奔豚,血淋,气痛。

(12)《玉龙歌》:传尸劳病最难医,涌泉出血免灾危,痰多须向丰隆泻,气喘丹田亦可施。

(13)《针灸铜人腧穴图经》:治腰痛大便难,心中结热,风疹风痫,心痛不嗜食。

(14)《备急千金要方》:涌泉、然谷,主喉痹,哽咽寒热,五指尽痛不能践地。

(15)《玉龙赋》:涌泉、关元、丰隆,为治尸劳之例。

(16)《长桑君天星秘诀歌》:如是小肠连脐痛,先刺阴陵后涌泉。

(17)《卧岩凌先生得效应穴针法赋》:胸结身黄取涌枭而即可,应在至阳。

猜你喜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