照海穴
滋明益肾,清利咽喉,安神定志(根据其穴性,临床可用于西医学中的慢性咽炎、失眠、癫痫、足内翻、便秘及男女生殖系统疾病)。
照海穴的准确位置图
照海穴功效与作用
照海归属足少阴肾经,为八脉交会穴之一,通于阴跷脉,为阴跷脉之起始穴,针刺本穴有调整足少阴肾经与阴跷脉气血的作用,有养明、安神、利咽、调经等作用,是治疗肾阴所致诸疾之常用要穴。
本穴首见于《针灸甲乙经》。“照”,昭光照射之义;“海”,为百用归聚之处。因穴在内踝之下,为阴跷脉所生,足少阴脉气归聚处。因该穴处脉气明显阔大如海,故名“照海”,別称“阴跷”“漏阴”。
(1)照海是治疗咽喉疾病之要穴。本穴为足少阴肾经穴位,又为八脉交会穴之一,通阴跷脉,且肾经“入肺中,循喉咙,夹舌本”,故刺照海治疗咽喉疾病既是经脉循行之用,又是八脉交会穴之运用,用之则能使金水相生,达到滋阴补肾,清利咽喉的作刖。“咽干,照海主之”,本穴治疗咽喉疾病早在《针灸中乙经》就有记载。临床可用于咽干、咽痛、失音、干咳、扁挑体炎等,针刺时嘱患者深呼吸,并做吞咽动作,一般针之即效。临床常和列缺配用,形成固定配穴法,《医经小学》载曰:“列缺任脉行肺系,阴跷照海隔喉咙。”
(2)照海是治疗妇科病的常用穴。本穴属肾经之腧穴,又为阴跷脉所发,故能补肾益精,调理冲任,用于治疗肾阴亏虚所致妇科经带之疾。临床常用于月经不调、痛经、带下病、阴挺、阴痒及小便频数、癃闭之症。
(3)照海是治疗便秘之常用穴。本穴滋阴作用较强,有“滋肾阴第一穴”之称,尤适宜于阴虚火旺的便秘,《玉龙歌》中说:“大便秘结不能通,照海分明在足中,更把支沟来泻动,方知妙穴有神功。”临床常与支沟合用,支沟统泻三焦之火,照海滋补肾水,一泻火,一补水,便秘迎刃而解。
(4)照海通阴跷脉的功能主治。照海是明跷脉所生,跷脉的功能主要为司目之开阖和主肢体运动。《灵枢•脉度》言:“跷脉者……气并相还则为濡目,气不容则目不合。”阴、阳跷脉交会于目内眦,阴阳气相并,能共同濡养眼目。当阳跷脉气盛时,则表现为精神振作,目开而不欲睡;阴跷脉气盛时,则表现为目合而安睡。即《灵枢•寒热病》所说的:“阳气盛则瞋目,阴气盛则瞑目。”也就是说跷脉与人的睡眠关系密切,只有跷脉的功能正常,人们才能保持“昼精夜眠”的正常状态。《难经•二十九难》云:“阴跷为病,阳缓而阴急;阳跷为病,阴缓而阳急。”由此可见,跷脉病候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,一是失眠或嗜睡;二是下肢拘急。根据这一特性理论,照海穴可用于失眠、嗜睡、夜发性癫痫、足内翻等,临床多配申脉合用,根据病情施以不同的补泻手法以达到治疗目的。
照海穴主治
咽喉肿痛、心痛、气喘、便秘、肠鸣泄泻、月经不调、失眠
(1)咽喉疾病:咽干,咽痒,咽痛,干咳,梅核气。
(2)神志病:失眠,痫病,惊恐不宁。
(3)妇科病:月经不调,痛经,带下,阴挺,阴痒。
(4)泌尿系统疾患:小便频数,癃闭,便秘,疝气。
(5)下肢痿痹:足跟痛,足内翻。
照海穴的准确位置
在足内侧,内踝尖下1寸,内踝下缘边际凹陷中。
直刺0.5~0.8寸,可灸。
照海穴位置取穴
(1)于内踝尖处作一垂线与内踝下缘水平线交点之凹陷处取穴。
(2)由内踝尖往下推,至其下缘凹陷处取穴。
(3)两足心对合,当内踝下缘凹陷处,上与踝尖相直处取穴。
照海穴按摩方法及功用
①按摩:用大拇指用力按揉。②刮痧:从内踩关节向足底方向刮拭。
用大拇指用力按揉照海约200次,或按揉3~5分钟,用于治疗失眠、烦躁等。
照海穴配伍及功效作用
月经不调:照海配肾俞、关元、三阴交。
(1)照海配列缺治疗咽喉疾病。
(2)泻照海补申脉治疗嗜睡。
(3)补照海泻申脉治疗失眠。
(4)照海配中极、三阴交治疗癃闭。
(5)照海配关元、三阴交、膈俞、血海治疗月经不调。
(6)照海配中极、三阴交治疗痛经,带下。
(7)照海配支沟治疗便秘。
(8)照海配足三里治疗脚气。
(9)照海配申脉治疗足内翻、足外翻。
照海穴禁忌
照海刺激性大,孕妇用此穴时,慎刺,最好用按摩或用指压法。本穴处于内踝下缘边际凹陷处,取穴时应找到最凹陷处。
照海穴古籍摘要
(1)《针灸甲乙经》卷十二:女子不下月水,照海主之;卷十:偏枯不能行,大风默默,不知所痛,视如见星,溺黄,小腹热,咽干,照海主之。
(2)《标幽赋》:取照海治喉中之闭塞;阴跷、阳维而下胎衣。
(3)《玉龙歌》:大便秘结不能通,照海分明在足中,更把支沟来泻动,方知妙穴有神功。
(4)《针灸聚英》:痫病夜发,灸阴跷、照海穴也。
(5)《八法八穴歌》:喉塞小便淋涩,膀胱气痛肠鸣,食黄酒积腹脐并,呕泻胃翻便紧,难产昏迷积块,肠风下血常频,膈中决气气痃侵,照海有功必定。
(6)《席弘赋》:若是七疝小腹痛,照海阴交曲泉针。
(7)《玉龙赋》:照海、支沟,通大便之秘;取内关于照海,医腹疾之块。
(8)《拦江赋》:噤口咽风针照海,三棱出血刻时安。
(9)《通玄指要赋》:四肢之懈惰,凭照海以消除。
(10)《百症赋》:大敦、照海,患寒疝而善蠲。
(11)《灵枢•热病第二十三》:目中赤痛,从内眦始,取之阴跷(即照海穴)。
(12)《八脉交会穴主治歌》:列缺任脉行肺系,阴跷照海膈喉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