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药网|中华中医药网|中医理论|中医药常识 中医百科内容页

黍米

2024-05-09 20:23:23 中医百科

黍米

黍米

别名:稷米、粢米、糜子米

性味:味甘,性平。无毒。

归经:归胃、肺、脾、大肠经。

黍米的功效与作用

益气补中。

黍米主治

主 治泻痢,烦渴,吐逆,咳嗽,胃痛,小儿鹅口疮,烫伤。

黍米成分

去壳黍米含灰分2.86%,粗纤维6.25%,粗蛋白15.86%,淀粉59.65%。含油5.07%,其中脂肪酸,主为棕榈酸,以及廿四烷酸、十七烷酸、油酸、亚油酸、异亚油酸等。蛋白质有清蛋白、球蛋白、谷蛋白、醇溶蛋白等种类。黍米又含黍素。

黍米用法用量

日常用法:内服,煎汤、煮粥或淘取泔汁。外用,研末调敷。

黍米选方

1、治小儿鹅口,不能饮乳:黍米汁涂之。

2、治汤火所灼未成疮者:黍米、女曲等分。各熬令黑如炭,捣末,以鸡子白和涂之。

黍米药用部位

为禾本科植物黍的种子。
猜你喜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