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药网|中华中医药网|中医理论|中医药常识 中医百科内容页

姜黄

2024-05-09 20:40:27 中医百科

姜黄

姜黄

别名:毛姜黄、片姜黄、黄姜、宝鼎香、黄丝郁金

性味:味辛、苦,性温。

归经:归肝、脾经。

古籍:姜黄古籍记载

化瘀 活血 祛风 通经 行气 止痛

姜黄的功效与作用

破血行气,通经止痛。用于胸胁刺痛,胸痹心痛,痛经经闭,癥瘕,风湿肩臂疼痛,跌扑肿痛。

用法用量:3~10g。外用适量。

——以上来源于《中国药典》2015版

活血,止痛,化瘀,行气,通经,祛风。

 1.活血行气(血瘀气滞痛证)用治血瘀气滞所致的胸腹疼痛,可配伍木香、枳壳等药同用;用治经闭痛经,产后腹痛,常与当归、川芎等配伍为用,如姜黄散;用治跌打损伤之瘀肿疼痛,可配伍苏木、乳香等同用。

 2.通经止痛(风湿痹痛证)用治风湿痹痛,常与羌活、当归等同用,如蠲痹汤。本品外散风寒湿邪,内行气血而通经止痛,尤擅长于行肢臂经络而除痹痛。

姜黄图片

姜黄

姜黄图片

姜黄

姜黄图片

姜黄

姜黄图片

姜黄

姜黄图片

姜黄主治

用于胸胁刺痛、胸痹心痛、痛经经闭、癥瘕、风湿肩臂疼痛、跌扑肿痛。以治气滞血瘀所致的心胸胁腹诸痛为宜。现代常用于高脂血症、冠心病、心绞痛、慢性胃炎、黄疽型肝炎、胆囊炎、风湿性关节炎等。

姜黄现代药理研究

1.姜黄醇提液有降压作用。姜黄素能增加小鼠心肌营养血流量。
2.姜黄素、姜黄醇提物对血小板积聚性均有显著抑制作用。
3.姜黄有较好的降血脂作用。
4.姜黄制剂有明显抗生育作用。
5.姜黄素有明显抑制肿瘤细胞,以及减少动物肿瘤发生、抗癌变的作用。
6.姜黄素能抑制脏器的脂质过氧化作用。
7.姜黄素具有抗炎镇痛的作用。
8.姜黄对微生物有抑制作用。
9.姜黄有利胆作用。

姜黄成分

主含姜黄酮、莪术酮、莪术醇、丁香烯龙脑、樟脑等挥发油及姜黄素等。具有利胆、抗炎、抗氧化、抗早孕、抗肿瘤、降血脂、降血压及保护胃黏膜与肝细胞等作用。

现代药理研究,姜黄有抗炎、抗菌、抗胃溃疡、抗肿瘤、利胆作用;还有降血脂、降血压、抗早孕、抗血凝与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;能保护胃黏膜,保护肝细胞。

姜黄用法用量

日常用量:3~10g;外用适量,煎洗患处。

姜黄的禁忌

血虚而无气滞血瘀者忌服。

孕妇及产妇忌用。

儿童慎用。

①长期使用可致子宫内膜萎缩、解体,睾丸重量及睾酮明显下降,个别可有血压升高。

②本品存放时间过长,易变色,气味散失。

姜黄选方

1、治皮癣痛痒:将适量的姜黄研成细末,涂抹于皮癣痛痒处,不拘时服,经常涂之。

2、治牙痛:姜黄、细辛、白芷各等分。将以上3味中药研成细末,涂抹于患处,盐水漱口。

3、治跌打损伤:姜黄、炒香附3g。将以上2味中药研成细末,温水送服,每日3次。

4、治胸胁剌痛:姜黄、当归各30g,木香、乌药各15g。将以上4味中药研细末,每服6克,煎茱萸醋汤送服。

5、治风湿肩臂疼痛:姜黄、甘草、姜活各10g,白术20g。水煎,去渣,取汁,温服。腰以下痛,加海桐皮、当归、芍药各适量。

姜黄药用部位

为姜科植物姜黄或郁金的根茎。

姜黄选购保存

以圆柱形、外皮有皱纹、断面橙黄色、质坚实者为佳。
猜你喜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