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药网|中华中医药网|中医理论|中医药常识 功效与作用内容页

竹叶防风 (鸡足防风,云防风,西防风)

2024-05-08 20:17:33 功效与作用

拼音注音: Zhú Yè Fánɡ Fēnɡ

别名:鸡足防风(《昆明药植调查报告》),云防风(《中药志》),西防风(《四川中药志》)。

出处

《滇南本草》

为伞形科植物竹叶防风。春、秋均可采挖,洗净,晒干。

生境分布

生于荒山路旁及山坡草丛中。分布云南、四川、贵州等地。产于云南、四川等地。

原形态

多年生草本,高30~50厘米。有长圆状直根。茎单生或少数丛生,全体几光滑无毛。基生叶为3出羽状复叶,具柄,长3~4厘米;裂片长梭形或线状披针形,全缘,两端渐尖,平行脉3~5条,明显;茎生叶与基生叶相似,但叶片较小,叶柄基部抱茎,在顶端的叶几乎不为复叶而为单叶。复伞形花序腋生或顶生;伞柄5~8,无总苞;小伞梗10~20,不等长,基部有小总苞片数枚,狭披针形,无毛;萼齿短三角形;花瓣5,白色,先端尖锐,略向内弯;雄蕊5,花丝弯曲,药纵直开裂;子房卵形,花柱较短。双悬果卵圆形,紫棕色,有显着的果棱,但不木质化。花期8~9月。果期9~10月。

性状

干燥根呈圆锥形或长圆柱形,微弯曲,有时分枝,长10~20厘米,直径约0.5~1.5厘米,外表灰棕色或棕黄色。根头部有时膨大(达2厘米)或有时缩小,顶端有明显下陷的茎痕,四周有细环纹和残存的叶鞘纤维。根部有致密的纵皱纹及横长而凸出的皮孔,有时可见点状突起的须根痕。质坚实,不易折断,断面不平坦,中央为黄色的木质部,皮层占根的大部分,白色,散生棕色油点,接近形成层部尤多。气香,味微甘而涩。以条肥大,外皮细黄,内心白,现菊花心,有油质,味甘者为佳。

本品在云南、四川地区习惯作防风使用,参见"防风"条。

药理作用

同属植物台结晶性强心甙,2.2克干草相当于1个猫单位。该植物之提取物对离体兔耳血管有收缩作用。

炮制

除去残茎,用水浸泡,捞出,润透后切片,晒干。

归经

《四川中药志》:"入肝、脾、膀胱三经。"

性味

①《滇南本草》:"性温,味辛。"

②《四川中药志》:"性温,味甘辛,无毒。"

功能主治

解表,祛风,胜湿。治感冒,风寒湿痹,痈肿疮疡,破伤风。

①《滇南本草》:"泻肺气(一作泻脾),治风,通行十二经络。(疗)一切风寒湿痹,筋骨疼痛,痈肿等症。杀附子毒。"

②《四川中药志》:"发表镇痛,祛风胜湿。治外感表症,头痛昏眩,关节疼痛,四肢拘挛,目赤,疮疡及破伤风。"

用法用量

内服:煎汤,1~3钱;或入丸、散。

备注

同属植物松叶防风在云南与上种同供药用。主要区别是叶呈狭线形。参见"防风"条。

摘录 《中药大辞典》

猜你喜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