河南2013高考文科状元王子瑾
王子瑾是个“乖乖女”,同时也是个对学习很“较真”的人:一道10分的数学题,她得了9分,但一定要找到丢失的一分的原因。她在今年河南高考[微博]文科考生中,拿得658分高分。说到考取高分的“法宝”,同学老师总结为认真、善于钻研,她自己则总结为“专心”。
她的爱好:“手不释卷”,平时爱看杂志和报纸
“让人很省心。我们很少管教。”在父亲王运安眼中,女儿是个懂事的孩子,从小就很聪明,尤其爱读课外书。
记得在孩子3岁的时候,有一天孩子的母亲像往常一样读书给孩子听,没想到孩子突然打断母亲,说自己也会“读书”。
说完,孩子竟然把她母亲所读的那篇文章一字不错地背下来。回忆起孩子小时候的生活,王运安脸上乐开了花。
王运安告诉记者,孩子的母亲是一名初中教师,在孩子上小学、初中时,还能勉强辅导孩子,到了高中,几乎没有辅导过孩子。但是孩子很听话,总是把功课做完后才出去玩。
“子瑾很爱读书,特别对《环球人物》和报纸感兴趣。”王运安说,每当看到孩子“爱不释卷”时,自己心里很是高兴。
谈到孩子报考院校时,王运安表示,让女儿自己做主,只要她乐意报考的院校,父母都支持。
“健康成长就好”,谈到对女儿的期望时,王运安只说了这样6个字。
她的忠告:学习,不要让手机、网络分了心
不过,谈到自己的成绩,王子瑾自己很谦虚,“我觉得我的成绩和老师分不开。”
白白净净的王子瑾,说话时,轻声细语,一看就是个乖乖女。而在同学眼中,她还是一个喜欢和学习较真的人。
“她认真、仔细、严谨,有了问题绝不放过,也不往后拖。” 同桌李库晴今年也考了594分,在她眼中,王子瑾有点“较真”。李库晴清楚地记得,在一次数学考试中,王子瑾考了近满分,其中一道10分的数学题,王子瑾得了9分。
“在同学们眼中,考这么好,丢1分没有什么,可子瑾硬是缠着老师把丢1分的原因找回来。”李库晴说,几乎每次都是这样,她一个问题也不放过。而下课后,还没等老师走,王子瑾就会上前“缠住”老师,将自己没有弄明白的问题当场解决,绝不拖到下一堂课。
谈及自己的学习经验和对学弟学妹的忠告。
她偏着脑袋想了一下,然后说:“学习要专心,别操闲心,听老师话,上学不带手机、不带MP3。”
之所以有这个忠告,她说是因为身边同学有这样的教训,“我有一个同学,学习成绩特别优秀,后来喜欢玩手机,结果成绩一落千丈”。
王子瑾说,每次一想到这个同学,她都觉得很可惜,因此她特别交代学弟学妹们,在高中紧张的学习阶段,尽量远离电子产品。
这个暑假预备怎么过?
“第一,锻炼身体,第二,找个英语补习班充充电。”她说,高中阶段的英语学习只是应试学习,而自己的口语和听力有待提高,所以,她已经决定,在锻炼身体的同时,要再给自己充充电,以便更好地迎接即将到来的大学生活。#p#副标题#e#
河南2013高考理科状元孙寒泊
“能取得好成绩在我意料之中,但是这么高却在我意料之外。”昨日,得知自己获得全省理科第一名684分的佳绩后,孙寒泊格外高兴。此外,他获得清华[微博]大学[微博]30分自主招生加分。
秘诀:有效控制时间,查漏补缺
“知道得了第一的时候,我还在家里看电视哩。”昨日,一下子成为“明星”,孙寒泊推了推300度的近视眼镜,腼腆地笑着对大河报记者说,虽然有点突然,但对自己的发挥还是很满意的。
孙寒泊是淮阳县临近的郸城宜路镇人,父母务农,从初一开始在淮阳念书。提起自己的学习秘诀,孙寒泊归纳为:有效掌控时间,及时反省自己,经常查漏补缺,“其实我做的卷子并不多,但每次我都会把题给做透”。孙寒泊说,要重质量,别重数量,把自己做错的题记录下来,没事“重温”一下,加强记忆。每次考试前,他还会给自己定下考试目标,对于确实不会做的题目,错了他能够接受,但对于可以避免的错误,若因马虎丢分,他才会不高兴。
应考:难题对于他“正中下怀”
“平时我晚上10点就睡了,有时会打打乒乓球、跑步来放松一下。”孙寒泊说。在同学眼中,他是一个“特别聪明”的学生,跟班里的“学霸”相比,他学习时间并不是最多的,但成绩却“一路领先”。
在他的班主任孙博眼中,孙寒泊是一个很听话的孩子,性格有点内向,“同学们都认为他很腼腆,平时都爱拿他开玩笑,他在班里人缘很好,男女生都能和他处得来”。
据孙寒泊的老师说,“高中三年,他的成绩一直稳定在级段前20名”,三年中,孙寒泊回答问题总有一种“语惊四座”的感觉。“这孩子喜欢动脑子,好思考,他认为理解思路就行,不一定要中规中矩做出来。”孙寒泊的数学老师说,今年的理科综合和数学科目考题虽然很难,但对于孙寒泊来说却是“正中下怀”。
素养:喜欢科学,热爱思考
从小,孙寒泊就迷恋科学类的东西,经常看的书也从小时候的《十万个为什么》一直到如今的科学类书籍。
看书之外,他更爱思考。当初刚学函数时,自己不太了解。孙寒泊说,他用了一个半月的时间来思考这个问题,终于将内容彻底弄明白并牢牢记在心里。
这种“坚持”,印证了他所喜爱的格言:“天才源于勤奋,成功始于积累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