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翼首草
拼音注音: Yì Shǒu Cǎo
别名:棒子头、狮子草
川续断科翼首花属植物匙叶翼首花Pterocephalus hookeri (Clarke)Hoeck,以带根全草入药。7月末在花蕾期间挖取带根全草,洗净切段,晒干。
性味
苦,寒。有小毒。
功能主治
清热解表,清心凉血。用于感冒发热及各种温热病引起的发烧,心中烦热,咳血,吐血,尿血,便血。
用法用量
1~3钱。
备注
(1)在西昌地区匙叶翼首花等同裂叶翼首花使用。
摘录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《中药大辞典》:翼首草
拼音注音: Yì Shǒu Cǎo
别名:帮子毒乌(藏名)。
出处
《西藏常用中草药》
为川续断科植物翼首草的根。7~9月采根。洗净,切片,晒干。
生境分布
生于高山草地、路边及石隙等处。分布云南、四川、西藏等地。
原形态
翼首草,又名:匙叶翼首花。
多年生草本,高达50厘米,全株被毛。根直,圆柱形,黑褐色。叶根出,匙形或条状匙形,全缘或1回羽状深裂,长5~10厘米,宽1.5~2厘米,先端圆钝,基部渐窄成叶柄。花茎由叶丛抽出,高10~35厘米,无叶;头状花序顶生;总苞片叶状,卵状长椭圆形;花白色至粉红色;萼齿刺毛伏,刺毛上密被银白色长柔毛;花冠2唇形,上唇短,2裂,下唇大,3裂。雄蕊4,稍伸出:于房下位,包于杯状具长毛的小总苞内。瘦果呈倒卵形,扁平,密被银白色的长柔毛。
化学成分
含生物碱、黄酮甙。
性味
《西藏常用中草药》:"苦,寒,有小毒。"
功能主治
①《西藏常用中草药》:"清热解毒,祛风湿,止痛。治感冒发烧及各种传染病所引起的热症,心热,血热等。"
②《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》:"解毒抗菌。治痈疮疔毒,流感麻疹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~3钱;或研末为散。
摘录 《中药大辞典》
《中华本草》:翼首草
拼音注音: Yì Shǒu Cǎo
别名:棒子头、狮子草
英文名 Herb of Hokker Winghead
出处
出自《西藏常用中草药》
药材基源:为川续断科植物匙叶翼首花的根或全草。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Ptetocephalus hookeri (Clarke) Hock. [Scabiosa bookeri Clarke]
采收和储藏:7-9月采收,洗净,根切片,晒干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1800-4800m的草地、路边及石隙等处。
资源分布:分布于青海、四川、云南、西藏。
原形态
匙叶翼首花 多年生无茎草本,高30-50cm。全株被白色柔毛。根粗壮,木质化,近圆锥形。叶全部基生,成莲座丛状;叶片倒披针形,长5-18cm,宽1-2.5cm,先端钝或急尖,基部渐狭成翅状柄,全缘或一回羽状深裂,裂片3-5对,斜卵形或披针形,长1-2cm,顶裂片大,披针形;下面中脉明显,白色,侧脉不显,上面绿色,疏被白色糙伏毛,下面苍绿色,必被糙硬毛,在中脉两侧更密,边缘具长缘毛。花茎由叶丛抽出,高10-35cm,无叶。头状花序单生茎顶,直径达3cm;总苞片2-3层,长卵形,被柔毛,边缘长缘毛;苞片线状匙形,长达12mm,基部有细爪;花萼全裂,成20条柔软羽毛状毛;花冠白色至淡紫色,筒状漏斗形,长12-15mm,先端5浅裂,最上裂片较大,最下一对最小;雄蕊4,稍伸出花冠管外,花药黑紫色;子房下位,包于杯长毛小总苞内。瘦果长3-5mm,倒卵形,淡棕色,具8条纵棱,疏生贴伏毛,具棕褐色宿存萼刺20条,刺长约10mm,被白色羽毛状毛。花、果期7-10月。
性味
味苦;性寒;小毒
功能主治
清热解毒;祛风除湿;止痛。主外感发热;热病烦躁;泄泻痢疾;负湿热痹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-9g。
各家论述
1.《西藏常用中草药》:清热解毒,祛风湿,止痛。治感冒发烧及各种传染病所引起的热症,心热,血热等。
2.《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》:解毒抗菌。治痈疮疗毒,流感麻疹。
摘录 《中华本草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