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药大辞典》:樱额
拼音注音: Yīnɡ é
别名:樱额梨、稠梨子(《盛京通志》),臭李子(《东北木本植物图志》),玛嘎(蒙名)。
出处
《纲目拾遗》
为蔷薇科植物多毛稠李的果实。
生境分布
生长于河岸,很少在林缘。分布黑龙江、吉林、辽宁、河北、山西、山东、陕西、甘肃等地。
原形态
落叶乔木,高达10米。树皮粗糙,多斑纹,暗褐色或黑色;嫩枝有短柔毛,暗褐色或淡灰绿色,有稀疏显着的皮孔;芽褐色,卵形。单叶互生;具柄,椭圆形或倒卵形,长4~12厘米,宽2~6厘米,基部圆楔形或近圆形,先端急尖,边缘有细锐锯齿,下面有柔毛;托叶线状披针形,早落。总状花序,长10~15厘米,由15~24朵花组成,花序基部有叶片4~5;小花梗长0.5~1.5厘米,比萼筒长2~3倍;花萼5;花瓣5;雄蕊15~20;花柱比雄蕊为短。核果暗紫色或黑色,基部有宿存萼,核有皮状皱纹。花期5~6月。果期8~9月。
化学成分
果实含糖分6.4%。种子含油量38.79%。树皮含鞣质。
药理作用
原种稠李的叶或芽中含黄色挥发油(夏季含量最高),有抗生作用,1:8000~10000浓度于2~3分钟内可使小虫致死。此挥发油能降低触酶、过氧化氢酶、酪氨酸酶的活力,对黄嘌呤脱氢酶、酯酶等无影响。
性味
《纲目拾遗》:"味甘涩,性温暖。"
功能主治
《纲目拾遗》:"补脾,止泄泻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~5钱。
摘录 《中药大辞典》
《中华本草》:樱额
拼音注音: Yīnɡ é
别名:樱额梨、稠梨子、臭李子、玛嘎
英文名 Fruit of Pubescent Bird Cherry
出处
出自《本草纲目拾遗》;1.《盛京通志》:樱额梨,果形如野葡萄而稍小,色黑,味甘涩。屑为面,暑月调水服之,可以止泻。
2.《纲目拾遗》:樱额,果属也。产关东乌喇口外。其树丛生,果形如野黑葡萄而稍小,鲜实甚美,晒干为末,可以致远。
药材基源:为蔷薇科植物毛叶稠李的果实。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padus racemosa(Lam.)Gilib.var.pubescens(Regel et Tiling)Schneid.[Prunus padus L.var.pubescens Regel et Tiling]
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收,晒干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1200-1900m的山坡林中、山谷灌丛中。
资源分布:分布东北、华北及河南等地。
原形态
毛叶稠李 落叶乔木,高达8-10m。小枝红褐色或灰绿色,密被棕褐色长柔毛,老枝黑褐色。单叶互生;叶柄长1-1.5cm,密被棕色长柔毛,先端两侧各具一腺体;托叶线形,早落;叶片椭圆形、长圆形或长圆倒卵形,长4-10cm,宽2-4.5cm,先端尾尖,基部圆形或宽楔形,上面深绿色,下面密被棕褐色长柔毛,边缘为开展或贴生重锯齿,或为不规则近重锯齿,锯齿披针形。花两性;总状花序长7-10cm,基部常有2-3小叶,并密被褐色长柔毛;萼筒钟状,比萼片稍长;萼片5,三角状卵形,边缘带腺细锯齿;花瓣5,白色,基部楔形,有短爪;雄蕊多数,花丝不等长,排成不规则2轮;雄蕊1,柱头盘状。核果卵球形,先端有尖头,直径8-10mm,红褐色至黑色;核有皮状褶皱。花期4-5月,果期5-10月。
性状
果实呈类球形或卵球状,直径4-8mm,表面褐色。果肉内有果核1枚,质坚硬,表面有不规则皱纹,种仁淡黄色,富油质。气微,味甜、微涩。
化学成分
果实含糖分,种子含油量38.79%,树皮含鞣质。
药理作用
抗生作用:原种稠李 Prunus padus L.的叶或芽中含黄色挥发油(夏季含量最高),有抗生作用,1∶8000-10000浓度于2-3分钟内可使小虫(Coleps)致死。此挥发油能降低触酶、过氧化氢酶、酪氨酸酶的活力,对黄嘌吟脱氢酶、酯酶等无影响。
归经
脾;胃;大肠经
性味
甘、涩;温暖
功能主治
健脾止泻。主脾虚泄泻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9-15g。
各家论述
《纲目拾遗》:补脾,止泄泻。
摘录 《中华本草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