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药网|中华中医药网|中医理论|中医药常识 中药大全内容页

鳣鱼的药用价值及用法

2024-04-17 20:10:12 中药大全

基础信息

别名:鳣、含光、蜡鱼、黄鱼、阿八儿忽鱼、颊鱼、玉版鱼、鲟鱑鱼

性味:味甘;性平

功能主治:益气养血。主病后体虚;筋骨无力;贫血;营养不良

生长采收

来源:药材基源:为鲟科动物蝗鱼的肉。

原形态:蝗鱼,体长约2m,大者可长达5m以上。头略呈三角形,吻长而较尖锐,前端略向上翘,头部表面被有多数骨板。口宽大,弧形下位,前方有吻须2对。眼小,距吻端较近。左右鳃膜彼此相连,并向腹面伸展。体被菱形骨板5行,骨板上有尖锐微弯的棘,背行骨板较大,黄色,10-16块;体侧骨板黄褐色,32-46块;腹侧骨板8-12块;腹鳍基部后有不太明显的骨板1-2块。其他部分光滑无鳞。背鳍43-57,后位;臀鳍26-36,起点在背鳍的后部下方;尾鳍歪形,上叶长而尖。体背青黑色,两侧黄色,腹面灰白色。

生长环境分布:生态环境:为江河中下层鱼类,多栖息于两江汇合、支流入口及急流洲涡处,捕食其他鱼类。性成熟迟,需17-20年,5-6月为产卵期,溯江产卵,卵深灰色,产卵约150万粒。 资源分布:分布于东北,黑龙江流域尤为多见。

文献

出处:出自《本草纲目拾遗》。 1.《饮膳正要》:阿八儿忽鱼,脂黄肉粗,无鳞骨,止有脆渭,胞可作鳔胶,甚粘,鳔与酒化服之,消破伤风。其鱼大者有一、二丈长,生辽阳东北海河中。 2.《纲目》:鳣,出江淮、黄河、辽海深水处,无鳞大鱼也。其状似鲟,其色灰白,其背有骨甲三行,其鼻长有须,其口近颔下,其尾歧,其出也以三月逆水而生,其屠也在矾石湍流之间,其食也张口接物,听其自入,食而不饮,蟹鱼多误人之,昔人

摘录:《中华本草》

各家论述:1.《饮膳正要》:利五藏,肥美人。 2.《医学人门》:醒酒。 3.《医林纂要》:壮筋骨,长气力。 4.《随息居饮食谱》:补虚,令人肥健。

鳣鱼的用法

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可以吃黄鱼。这种心动过速是因为患者的房室结存,在折返通道与正常的传导通道形成折返环,从而导致心动过速反复发作。
这种心动过速出现以后,由于心室率比较快,但是节律规整,长时间控制不下来,会导致患者血压下降、心脑血管供血不足。所以一旦出现以后,需要尽快使用抗心律失常的药物静脉注射,终止心动过速发作。
这种心动过速对饮食没有特殊的要求,各种食物都可以吃,所以是黄鱼也没有关系。

猜你喜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