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础信息
别名:木丹、鲜支、卮子、支子、越桃、山栀子、枝子、小卮子、黄鸡子、黄荑子、黄栀子、黄栀、山黄栀、山栀
性味:苦;寒
功能主治:泻火除烦;清热利湿;凉血解毒。主热病心烦;肝火目赤;头痛;湿热黄疳;淋证;叶血衄血;血痢尿血;口舌生疮;疮疡肿毒;扭伤肿痛
生长采收
来源:药材基源:为双子叶植物药茜草科植物山栀的果实。
原形态:山栀常绿灌木,高1-2m。小枝绿色,幼时被毛,后近无毛。单叶对生,衡三叶轮生,叶柄短;托叶两片,生于叶柄内侧;叶片革质,椭圆形、阔倒披针形或倒卵形,长6-14cm,宽2-7cm,先端急尖或渐尖,基部楔形,全缘,上面光泽,仅下面脉腋内簇生短毛;侧脉羽状。花大,极芳香,顶生或腋生,具短梗;萼绿色,长2-3cm,裂片5-7,线状披针形,通常比萼简稍长;花冠高脚碟状,白色,后变乳黄色,基部合生成简,上部6-7裂,旋转排列,先端圆;雄蕊与花冠裂片同数,着生于花冠喉部,花丝极短,花药线形,纵裂,2室;雌官司1,子房下位,1室。果实深黄色,倒卵形或长椭圆形,长2-4cm,有5-9条翅状纵棱,先端有条状宿存之萼。种子多数,鲜黄色,扁椭圆形。花期5-7月,果期8-11月。
生长环境分布:生态环境:生于丘陵山地或山坡灌林中。 资源分布:分布于中南、西南及江苏、安微、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台湾等地。
文献
出处:出自《本草图经》:栀子,今南方及西蜀州郡皆有之。木高七、八尺,叶似李而厚硬,又似樗蒲子,二、三月生白花,花皆六出,甚芬芳,俗说即西域詹匐也。夏、秋结实如诃子状,生青熟黄,中人深红,九月采实暴干。此亦有两、三种,入药者山栀子,方书所谓越挑也。皮薄而圆小,刻房七棱至九棱者为佳。其大而长者,乃作染色,又谓之伏尸栀子,不堪入药用。
摘录:《中华本草》
各家论述:1.《本草衍义》:仲景治(伤寒)发汗吐下后,虚烦不得眠;若剧者,必反复颠倒,心中懊NONG,栀子豉汤治之。虚故不用大黄,有寒毒故也。栀子虽寒无毒,治胃中热气,既亡血、亡津液,腑脏无润养,内生虚热,非此物不可去。又治心经留热,小便赤涩,用去皮山栀子、火煨大黄、连翘、甘草(炙),等分,末之,水煎三钱服,无不利也。 2.《丹溪心法》:山栀子仁,大能降火,从小便泄去。其性能屈曲下降,人所不知。亦治痞块中火邪。大凡心隔之痛,须分新久。若明知身受寒气、口吃寒物而得病者,于初得之时,当与温散或温利之药。若曰病得之稍久则成郁,久郁则蒸热,热久必生火,《原病式》中备言之矣,若欲行温散温利,宁无助火添病耶!古方中多以山栀子为热药之向导,则邪易伏、病易退、正易复而病安。 3.《汤液本草》:或用栀子利小便,实非利小便,清肺也,肺气清而化,膀胱为津液之府,小便得此气化而出也。栀子豉汤治烦躁,烦者气也,躁者血也,气主肺,血主肾,故用栀子以治肺烦,用香豉以治肾躁。躁者,懊NONG不得眠也。 4.《本草经疏》:栀子,清少阴之热,则五内邪气自去,胃中热气亦除。面赤酒疱皶鼻者,肺热之候也,肺主清肃,酒热客之,即见是证,于开窍之所延及于面也,肺得苦寒之气,则酒热自除而面鼻赤色皆退矣。其主赤白癞疮疡者,即诸痛痒疮疡皆属心火之谓。疗目赤热痛,及胸、心、大小肠大热,心中烦闷者,总除心、肺二经之火热也。此药味苦气寒,泻一切有余之火,故能主如上诸证。栀子禀至苦大寒之气,苦寒损胃而伤血,凡脾胃虚弱者忌之,血虚发热者忌之。性能泻有余之火,心肺无邪热者不宜用;小便不通,由于膀胱虚无气以化,而非热结小肠者不宜用;疮疡因气血虚,不能收敛,则为久冷败疮,非温暖补益之剂则不愈,此所谓既溃之后,一毫寒药不可用是也。世人又以治诸血证,不知血得热则行,得寒则凝,瘀血凝结于中,则反致寒热,或发热劳嗽,饮食减少,为难疗之病,凡治吐血法,当以顺气为先,盖血随气而行,气降则火降,火降则血自归经。不求其止而止矣。此治疗之要按,不可违也。 5.《本草正》:栀子,若用佐使,治有不同:加茵陈除湿热疸黄,加豆豉除心火烦躁,加厚补、枳实可除烦满,加生姜、陈皮可除呕哕,同元胡破热滞瘀血腹痛。 6.《本草通玄》:仲景多用栀子茵陈,取其利小便而蠲湿热也。古方治心痛,每用栀子,此为火气上逆,不得下降者设也。(若)泥丹溪之说,不分寒热,通用栀子,属寒者何以堪之。 7.《本草崇原》:言栀子生用则吐,炒黑则不吐,且以栀子豉汤为吐剂,愚每用生栀子及栀子豉汤,并未曾吐。 8.《得配本草》:“山栀,得滑石治血淋溺闭,得良姜治寒热腹痛,得柏皮治身热发黄,配连翘治心经留热(心热则赤淋),佐柴胡、白芍治肝胆郁火,使生地、丹皮治吐衄不止。上焦、中焦连壳,下焦去壳,洗去黄浆炒用,泻火生用,止血炒黑,内热用仁,表热用皮,淋症童便炒,退虚火盐水炒,劫心胃火痛姜汁炒,热痛乌药拌炒,清胃血蒲黄炒。山栀、丹皮、白芍、龙胆,皆泻肝家之火,其中却自有别,盖肝喜散,遏之则劲,宜用栀子以清其气,气清火亦清,肝得辛为补,丹皮之李,从其性以醒之,是即为补,肝受补,气展而火亦平,肝气过散,宜白芍制之,平其性即所以泻其火,使之不得自逞,火盛肝气必实,龙胆苦以泄其气,寒以制其火,故非实,胆草不用,如不审其究竟而混投之,是伐其生生之气,即使火气悉除,而人已惫矣。 9.《本草思辨录》:栀子,其治在心、肝、胃者多,在肺者少。苦寒涤热,而所涤为瘀郁之热,非浮散之热,亦非坚结之热。能解郁不能攻坚,亦不能平逆,故阳明之腹满有燥屎,肺病之表热咳逆,皆非其所司。独取其秉肃降之气以敷条达之用,善治心烦与黄疸耳。心烦或懊或结痛,黄疸或寒热不食或腹满便赤,皆郁也。心烦心下濡者为虚,胸中窒者为实。实与虚皆汗吐下后余邪留踞,皆宜吐去其邪。栀子解郁而性终下行,何以能吐?协以香豉,则一升一降,邪不田受则吐。黄疸之瘀热在表,其本在胃,栀子入胃涤热下行,更以走表利便之茵陈辅之,则瘀消热解而疸以愈。然则振子于肺无与乎仲圣云:凡用栀子汤病人旧微溏者不可与服之。肺与大肠相表里,服据于则益其大肠之寒,此可为秉金气之一证。至治肝则古方不可胜举,总不离乎解郁火。凡肝郁则火生,胆火外扬,肝火内优,栀子解郁火,故不治胆而治肝,古方如泻青丸、凉肝汤、越鞠丸、加味逍遥散之用栀子皆是。凉膈散有栀子,以治心也。泻黄散有栀子,以治胃也。而泻白散不遴入,则以肺中气热而不涉血者,栀子不与也。《本经》主胃中热气,朱丹溪谓最清胃脘之血,究栀子之治,气血皆有而血分为多,然不能逐瘀血与丹皮、桃仁分功;其解血中之郁热,只在上中焦而不在下焦;亦不入足太阳与手、足少阳;不入足太阳,故不利小便。茵陈蒿汤所以必先煮茵陈,许学士之治酒皶鼻,朱丹溪之治热厥心痛,《集简方》之敷折伤肿痛,皆属血中郁热。其余之治,悉可类推。
栀子的用法
栀子的主要作用包括清热泻火、凉血解毒。
栀子清热泻火的作用较强,可以清心火、清胃热、清肝火,且能清热利湿,治疗湿热诸证,可以清心除烦,治疗温热病、心热证、脾胃热证、湿热淋证等。
另外,栀子可以凉血解毒,一方面通过凉血可以止血,治疗血热妄行诸病,且可以清热解毒,内服可以治疗疮痈,栀子打粉外敷也可以治疗损伤瘀血。由于生栀子苦寒之性较强,用后可能伤胃伤阳,栀子炒用可以降低苦寒之性,并加强止血的作用,因此止血多用炒栀子。
大肠湿热能喝栀子水,栀子药性苦寒,具有泻火除烦、清热利尿、凉血解毒的功效。
大肠湿热是由于饮食不洁造成,出现肛门灼热、纳呆、呕恶、粪色黄褐带有臭味、里急后重、腹痛、腹泻、大便脓血等症状。患者可以口服一些清热燥湿药物进行治疗,比如黄连素片、葛根芩连汤等,必要时可以配合口服一些抗生素药物进行治疗。
服药期间避免过度食用辛辣、油腻食物,要清淡饮食,禁烟、禁酒,适当进行运动,增强体质。此外,还可以用马齿苋泡水喝,有效缓解症状。
吃栀子金花丸可能会拉肚子。
栀子金花丸是由栀子、黄连、金银花、大黄、黄芩等中药成分组成。有凉血解毒、清热泻火的功效。组方配伍的中药,大多药性寒凉,所以服用这个药物,有的患者有可能会出现腹泻。如果自己本身平常胃肠功能就不是太好,脾胃也比较虚弱,用药后更易引起这方面的不良反应。
如果服用栀子金花丸后出现了轻微腹泻,比如大便次数增多,排便不成形,可以酌情减量或停服本品。但若是腹泻较严重,要就诊检查,排除是否有其他的病因导致了腹泻情况。
中药栀子粉可以外用治疗脚踝扭伤,这个是有文献报道的。一般具体的配制方法可以将其与芝士粉、面粉、酒精、蛋清,一起配比做成糊状涂于患处。
主要是观察局部皮肤对栀子粉的耐受情况,一定要保证局部皮肤条件要好,否则会引起皮肤的破溃、感染。
栀子粉外用会对脚踝扭伤起到活血化瘀、消肿止痛的作用,同时可以配合服用中药来活血化瘀、消炎止痛,效果可能更佳。如果疼痛剧烈,可以口服非甾体类消炎药对症治疗。
栀子泡水的禁忌较多:
第一,泡水所用栀子的量不宜过大,过多的服用栀子,可能会导致身体出现头晕、恶心、呕吐等症状,严重的会出现昏迷。所以在服用栀子泡水时,一定要严格控制栀子的用量,服用后出现不适时,需要立即停用栀子,并且注意观察,如果症状没有缓解,需要及时前往医院进行治疗。
第二,栀子泡水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服用,如果本身就是脾胃虚寒,并且脾虚便溏的人,需要少用或者不用栀子。
第三,栀子毕竟是一味中药材,不可以当做日常饮用水来饮用栀子水,还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常规使用。
栀子是可以治疗滑膜炎,而且治疗的效果也很明显。
滑膜炎是指膝关节发生炎症反应,患者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膝关节的肿胀疼痛。栀子外用具有消肿止痛的作用,用生栀子粉以黄酒调糊外敷,能够治疗一些关节部位的肿胀疼痛,而且栀子内服具有凉血解毒的作用,能够消除体内的一些炎症反应,所以栀子能够很好的治疗滑膜炎,如果再配合一些抗炎杀菌的药物治疗效果会更加明显。
值得注意,栀子性寒凉,外用内服都不能使用太久。
栀子可以治疗痛风,因为栀子有利水消肿、促进尿酸排泄的效果。
栀子还有保肝利胆、凉血止血、镇静降压的效果。临床上还可以用于治疗黄疸性肝炎、目赤肿痛、热淋涩痛、高血压、肝火旺盛等病症。栀子可以单独泡饮,也可以与其它中药混合使用。
治疗高热烦躁时,栀子多与黄连、黄芩、黄柏同用。治疗湿热黄疸时,栀子多配伍茵陈、大黄使用。治疗热淋涩痛时,栀子多与木通、车前子、滑石等中药配伍使用。治疗目赤肿痛时,栀子多与菊花、决明子同用。
怀孕期间是不建议喝栀子茶的。
栀子作为一味常见的中药,有镇静安神、清热泻火的作用。其性味寒凉,主要用于治疗热病导致的心烦不安、失眠和各种出血症状。孕妇怀孕期间体质敏感、体内激素变化较大,栀子太过寒凉,孕妇服用可能会出现腹痛、腹泻等症状。所以脾胃虚寒或者有便溏症状的患者都是不适合服用栀子的。
怀孕期间需要清淡饮食,保持心情愉快、睡眠充足以及谨慎用药,以避免胎动不安、滑胎、早产等情况的发生。如有不适,应及时到医院就诊。